氧化性避雷器在运行中,由于阀片老化以及经受热和冲击破坏会引起故障,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预试,而相邻的电器主设备往往不能及时停运,因而必须采用带电测量的方法对氧化锌避雷器测量。在测量中,因不能停电,方法不当、外界电磁干扰等因素往往对试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采用合理的试验方法,消除因相邻设 备带电而带来的电磁干扰显得尤为重要。
氧化锌避雷器因其优越的过电压保护特性而逐步取代了老式的阀式避雷器,
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氧化锌避雷器阀片老化以及经受热和冲击破坏会引起故障,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爆炸,避雷器击穿还会导致变电站母线短路,影响系统
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对运行中的氧化锌避雷器进行严格有效的检测和定期预防性试验,开展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由于氧化锌避雷器预试(特别是主变三侧避雷
器)必须停运主设备,会影响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而且有时受运行方式的限制无法停运主设备,导致避雷器不能按时预试。因此,氧化锌避雷器的带电测试与在线监
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氧化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
氧化锌ZnO避雷器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避
雷器,它主要由氧化锌压敏电阻构成。每一块压敏电阻从制成时就有它的一定开关电压(叫压敏电阻),在正常的工作电压下(即小于压敏电压)压敏电阻值很大,
相当于绝缘状态,但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大于压敏电压),压敏电阻呈低值被击穿,相当于短路状态。然而压敏电阻被击状态,是可以恢复的;当高于压敏电压的电
压撤销后,它又恢复了高阻状态。因此,在电力线上如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后,当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使压敏电阻击穿,雷电流通过压敏电阻流入大地,使电源线
上的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了电器设备的安全。
二、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理论依据
1.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重要性
氧化锌避雷器在运行中由于其阀片老化、受潮等原因,容易引起故障,这将导致主设备得不到保护,严重时可能发生爆炸,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而氧化锌避雷器
预试必须停运主设备,会影响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而且有时受运行方式的限制无法停运主设备,导致避雷器不能按时预试。因此,氧化锌避雷器的带电测试与在线监
测显得尤为重要。
2.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角度校正
一般三相氧化锌避雷器排列呈一字型,运行中的三相氧化
锌避雷器,通过杂散电容相互作用,使两边相避雷器底部总泄漏电流发生相位变化,由于间隔内相间干扰使被测相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发生变化,会引起被测相
氧化锌避雷器电压基波与总电流基波φU-Ix 发生变化,氧化锌避雷器在持续运行电压下正常运行,因为IR/ IX小于等于25%,故φU-Ix
为80°~85°,φU-Ix如果偏离,则所测参数便偏离真实值,给测量带来误差。A,B,C(边,中,边)三相氧化锌避雷器一字形排列,运行时的电流和
电压向量(见图1),A,C两相相对B相的作用是对称的,相互抵消。因此,在测量B相氧化锌避雷器时,电流探头从B相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监测仪取总电流
IX信号,电压探头与B相PT二次绕组联接,即可进行测量。
测量A相氧化锌避雷器时,由于B相氧化锌避雷器对A相氧化 锌避雷器的作用,可以考虑测试前输入一个校正角度φ0,使测试时的φU-Ix
接近真实值。首先电压取A相PT二次信号,电流取C相 氧化锌避雷器电流信号,测φU-Ix记为φC
,然后电流取A相氧化锌避雷器电流信号,测出φU-Ix记为φA
,此时一切读数均为氧化锌避雷器未校正的读数,IA与IC的夹角为120°,B相对C相的影响和B 相对A相的影响是对称的,故φOC=-φOA
(见图1),得:
校正角φOA=(φC-φA -120°)/2
采用角度校正前后的试验数据比较如下:
根据江苏省电
力公司《江苏省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若测量的组性电流与初始值比较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时,应加强监测,当阻性电流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泄露电流有功分量测量值应小于等于全电流的25%”,未引入角度校正的数据中,出线1的C相已经接近临界值,而出线2的C相则已经超标,而出线1的A相
与出线2的A相都明显偏小,与对应数据相差比较大,两组氧化锌避雷器一组需要加强监测,一组需要停运检查。引入角度校正的数据则表明两组氧化锌避雷器运行
状况良好。
四、氧化锌避雷器的技术管理
加强对氧化锌避雷器的技术管理工作,即对运行在网上的每一只氧化锌避雷器建立技术档案,对出厂报告、定期测试报告及在线监测仪的运行记录均要存入技术档案,直至该避雷器退出运行。
据国外有关技术资料统计,氧化锌避雷器损坏的原因有雷电和操作据国外有关技术资料统计,氧化锌避雷器损坏的原因有雷电和操作过电压,受潮、污闪、系统条件、本身故障等,但仍有一定比例损坏的原因不详,故仍有其在运
行中对事故原因不明确的问题。又因氧化锌避雷器的劣化速度的离散性,及雷电、操作过电压、谐波、运行环境等的随机性,都决定着氧化锌避雷器的安全运行的可
靠性,故需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研究、实验、探索和总结,以使得其在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可得以预防和完善。